查看原文
其他

巨头们的宿命?

王德培 福卡智库 2022-06-10


温馨提示


“十一”期间,本公众号推出“好文回放”,特别精选关注度较高的文章或话题,以飨读者。

导读


从马云宣布退休,到马云让出在阿里巴巴主要可变利益实体的控制权,引发各种猜测。很多猜测难以证实,但互联网巨头们的“归宿”却是可以预测的。本公众号6月1日发布的《互联网巨头们“任性”、“嚣张”的时代结束了》一文中,其实对此已有预测。


风光不过BAT

互联网巨头可谓是当下最为风光的企业了。有句话说,“工业时代,制造企业独领风骚;资本初兴,金融企业意气风发;网络时代,互联网巨头呼风唤雨。”这句话大体概括了当下互联网巨头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能量和影响。


BAT王者无疆,活跃在各行各业,搅动风云。“BAT之下,寸草不生”就是互联网巨头的写照。但凡哪个行业要火,就必定能看到BAT三巨头的影子。如今,伴随京东的崛起,更是形成了BATJ四足鼎立的互联网江湖。


 远到企业服务、电子商务、车联网,近到银行、商场、影院等,都能窥见BAT资本布局的痕迹。以致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戏称:“世界是你们(创业者)的,也是BAT的,但归根到底是BAT的”。


不可否认,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中,任何行业都会出现大吃小、强吞弱,大公司、强公司像嗜血动物一样,自我做大,通吃一切。


但互联网更是天生的垄断行业。因为互联网的开放性、包容性使之无处不在、横贯一切,互联网融化到各行各业,这一过程便是互联网内部以及与其他行业的自由“结合”,合则力大,最终指向一个结果,那就是做大做强、形成垄断。


可见,互联网同样绕不开行业宿命——发展到一定阶段,产生垄断集团,上演“赢家通吃”的戏码。


“被招安”之路

可即便BAT能耐再大,依然难逃通讯运营商的“五指山”。毕竟,谁都知道“如果没有运营商的网络,一切互联网业务将无从谈起”,更何况是在大数据、云计算和物联网横冲直撞的当下,视互联网为“命根”的BAT又岂会不明白这个道理?借道联通混改,总算是啃上了通信“这块肥肉”,有了主宰自我命运的机会。也难怪,在14家参与联通混改的投资者中,仅互联网和IT企业就占了8家,以绝对优势霸占了联通混改的半边天。


事实上,继联通混改之后,互联网巨头已成央企混改竞相争抢的“香饽饽”。就连向来傲娇的“铁老大”,也主动邀约阿里、腾讯等互联网巨头参与铁路混改。可无论是BAT入局国企分肉,还是国企借混改翻盘,实则都怀揣着各自的小心思,以致有人调侃:这下国企的“后宫”以后可就热闹了!


如果不是万不得已,谁愿意拿自己的全部身家做“赌注”?联通混改之所以会拖上BAT,说白了就是“缺钱+机制+招安”。打个比方“移动是今年花去年的钱,电信是今年花今年的钱,联通则是今年花明年的钱。”相比中国电信180亿元、中国移动1087亿元的净利润,中国联通6.3亿元的净利润怎能与之相抗衡?即便“借新债还旧债”也无力解决其缺钱的尴尬。


更关键的是,如今BAT肆无忌惮的无尽头延伸、无边界“通吃”,已然越过了“国家边界”,触碰了国家的核心利益,“招安管制”也是意料之中!



企业无边界,国家有边界


众所周知,这些年BAT的风头早已盖过了传统的工业、制造类企业,当实体还疲于借去产能、结构转型渡劫,阿里的市值早已攀上了4778亿美元的新高点,腾讯的市值也高达4634亿美元(2018年5月初)。2018财年,阿里集团收入为2502.66亿元,同比增长58%,创下IPO以来最高增速;2018年一季度,腾讯总营收达到735.28亿元,同比增长48%。互联网企业的市值与营收实力碾压一众实体。


可BAT的野心远不止如此,还在并购扩张、拓展关系链、国际站位,乃至国家基础设施等领域处处伸手。


阿里的帝国版图已从国内延展到国外,不仅投资了以印度为首的东南亚金融科技公司,甚至还将收购触角伸向韩国、美国以及欧洲等地,涉及金额达155亿美元有余(包含合投的),试图成为国际性的战略参照坐标,这从马云在APEC峰会上扬言要建成EWTO也可见一斑。


紧随其后的腾讯也不甘示弱,除了把社交网和媒体网合二为一,甚至还要叠加游戏网,试图借“三网叠加”晋级成全球消费类的科技巨头。


不单如此,百度领衔无人驾驶汽车、京东以超16亿美金的投资开疆拓土。BATJ野心勃勃,攻城掠地,但“物极必反”,扩张越快越会触及各种边界。


君不见,中国第三方支付掀起的“无现金运动”冲击了人民币的法币地位,让商业银行每况愈下;迅速崛起的“菜鸟+京东”物流正明目张胆地挤压由央企控制的邮政物流;腾讯等互联网科技公司几乎劫持了民众的精神消费。还有嚣张的马云借着掌控的大数据帝国,一边逆势的喊出要重搞计划经济,染指“国家机密”;一边又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与国家一争高下,除了一举拿下了400家城市医院,还出资在杭州建了15年制私立学校,赤裸裸挑战着政府权威。


但企业在商言商,不管不顾的逐利本性势必会触发社会的连锁负效应。毕竟,当BAT普遍性插足教育、医疗等民生保障性领域的基础设施营运,其公益性极易被资本盈利本性所蚕食。


更何况,5G到来势必会掀起整个行业的巨变,进而推动人类社会全面进入数字化时代。在产业大变革前夜,哪个国家率先站位,未来就更可能先人一步。因此,无论是出于宣誓政府主权的需要,还是为了谋求世界战略的提前布局,政府招安BAT都势在必行。


为什么这么说?因为,中国经济的发展既要靠市场,也要靠政府,当下全世界都面临着急剧的变化,计划经济退出历史舞台,经典的市场经济走邪入魔,政府招安BAT是必然。


也就是说,混改仅是第一步,更重要的是,通过混改,兑现市场与政府的勾兑与混搭,规避单一市场或单一政府的弊端。这其中,重要的是如何拿捏、处理好几大悖论性关系的度(详细请参见《福卡分析》相关文章,本文在此不赘述)。




“被通吃”的根本逻辑

如此来看,前几年媒体舆论上关于“腾讯通吃还是阿里通吃”的争论,不过都是一场浮云。实际上,二者都不能,能真正通吃的是政府。


这是因为:当企业一派独大、一派垄断,拿着望远镜也找不到竞争对手的时候,就可能忘记初心,唯我独尊,唯利是图,质次价高,忽略消费者的利益和感受,这实质上构成市场经济的“逆流”。


企业“独霸”不仅破坏市场,还冲击政府,微信、支付宝高喊“无现金社会”,引导人们弃用法币,威胁人民币背后的政府信用、国家主权;大数据之上的“计划经济”掩盖政府的职能地位;EWTO由商业企业自构全球游戏规则,动摇政府的国际话语权。


凡此种种,都不利于国家治理。换言之,通吃的事情是不宜落在企业头上的。尤其是在互联网已演变成基础设施,微信、微博、移动支付、在线教育等每个人、每一天都离不开时,政府必然去控制;这些基础设施也只有政府控制,才能从大局出发、兼顾各方利益,保证社会有序运行。


所以,政府对触碰国家核心利益、僭越政府职能的互联网企业巨头招安,网络支付交由网联平台处理,支付宝被“收编”;滴滴快的被靠拢在出租车信息平台;BAT被纳入国企混改的一盘棋。当初那句“如果银行不改变,我们就改变银行”,很多人听到的或许是马老板铿锵有力的战斗宣言,而后阿里、腾讯都把自己定义为“基础设施公司”,不少人认为“这是发出公共服务性、社会友好性的诉求”,但谁又能想到,如此定性的背后,更意味着从此企业与社会关系的拿捏就成为除了利润之外的重头,而且稍有差池都会带来巨大冲击,滴滴事件其实就是这种状况的诠释。而一旦如此,政府通吃的逻辑也就贯穿于企业发展进程。


AT争夺战狼烟滚滚,却冷不丁政府才是最大的赢家!不过,这里的政府通吃与古代皇权专制时期政府垄断经营、计划经济时期政府指令安排已不可同日而语。它是在坚持私人仍是市场主力的前提下,政府用无形的规则和服务将各行各业、平民大众都联结到一张秩序的大网之下。


一方面,各类创业、创新尽情去狂欢,促使市场活力竞相迸发;另一方面,政府牢牢守住国家安全、“公共”服务的边界,维护好市场“三公”,规避市场经济失灵。


显然,这是在计划经济与经典市场经济之间进行了勾兑,是“政府和市场两头都大、两个都强”的结构状态。


如此,互联网巨头以往那种“恣意妄为”的发展势头必然会受到规制,难以像过去那样随意放开手脚、不管不顾地“野蛮”发展。


那么,这是否意味着,互联网巨头今后的发展空间也将因此被压缩呢?当然不是。不说别的,单是立足于中国经济的新八大红利(详见2017年第35期福卡分析《中国经济八大红利》),中国的企业就还有很大纵横驰骋的空间,就不要说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了。



收听德培,

看懂形势,

长按识别左边二维码,

获取更多精彩内容

精彩推荐

为什么按劳分配阻止不了贫富差距拉大?——未来怎么办?(深刻)

这是个年轻人注定悲催的时代?

新贫困比旧贫困更难搞定——到底要如何才能消灭贫困?

东北发展大格局——全面振兴东北离不开换脑筋(深度长文)这个容易被无知误导的产业正处于变局时代教育“失魂落魄”,如何撑起家国厚望?

中国未来发展靠什么?

被一种情绪裹挟,民营经济还能不能好好搞下去了?

(福卡原创,欢迎转载)
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